“原來一到晚上就得摸著黑走,大家出門都特別小心。現在巷子里修了路燈后,一出門可真亮堂!”家住橋西區堡子里的張阿姨笑呵呵地說。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為了改善城區背街小巷功能照明質量,張家口市夜景照明管理中心從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實施三項精細化維護管理措施,有效改善市民夜間出行條件,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實施精細化維護。他們堅持定期、定點、定崗、定人的“四定”巡查機制,維護人員每天亮燈后深入每條背街小巷,及時發現并處理各類故障和異常情況,確保維護管理不留死角。
傾聽群眾訴求。公開熱線電話,走訪社區征求意見,推行“服務電話24小時受理”和“100%回復”工作機制,直接受理市民訴求,將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在基層,縮短故障處置時限,提升工作效率。以“路燈亮、燈桿凈、設施齊、夜景美”為目標,提升市民幸福指數。
開展專項整治。針對老城區不同程度“照度不足、部分路段無路燈”的實際情況,市夜景照明管理中心以亮燈率、完好率、及時修復率、設施運行安全的“三率一安全”為標準,在轄區背街小巷、支路等區域,對線路老化嚴重、路燈安裝高度不合適、投射角度不當等問題,尤其是人為造成的“死燈”、“障礙燈”問題進行專項整治。截至目前,共計修復西關街、北關街、堡子里等障礙燈39盞、改造義順齋街、馬路街一條、二條、三條等路燈27盞、新建60盞,使轄區背街小巷夜間照明質量得到了全面改善,保障了市民夜間出行的舒適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