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
與白日如詩如畫的風景相比,夜晚的贛州別有一番動人的情致。
路燈是構成這種情致的一個基本要素,她不僅僅是照明工具,更是城市文化的特殊載體,是一座城市發展歷程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多年來,贛州的路燈經歷了怎樣的蛻變?如今的發展現狀如何?面臨怎樣的困境?近日,記者進行了調查。
圖為管護人員正在維修路燈。
設計:與城市整體風貌相融合
華燈初上的贛州,古樸而不失現代繁華。
夜幕降臨,通透式燈籠型250瓦高壓鈉燈將“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的文清路點綴得更加典雅。
“將路燈更換成古樸的造型,更能從細節處體現文清路商業街的宋代風情,與整體風貌保持了一致。”對文清路的變化有著深刻體會的市民鐘海說。
在贛州,路燈與城市景觀的相輔相成不止于此:大街小巷整齊劃一的新型路燈,三江六岸迷人的各式景觀燈,黃金廣場瑰麗的空中玫瑰,宋城公園仿古的宮廷挑燈……路燈讓贛州的夜晚更加婀娜。
為了實現從“路燈照明”到“夜景照明”的轉變,我市在設計道路照明系統時,除了滿足夜晚照明的功能,創造舒適的照明環境外,還考慮到了白天的效果,讓路燈擔當起美化城市的功能。近年來,市中心城區所有新建的道路和主干道,均按“一路一燈型,一路一景觀”標準創建。
贛州的路燈類型也從過去單一的白熾燈、汞燈發展到現在的庭院燈、高壓鈉燈、LED燈等多種光源燈型并存,配以多彩的彩虹燈、泛光燈等。白天,形態各異的路燈在川流不息的道路旁展現獨特的風姿,為贛州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夜晚,路燈的光輝將城區裝飾得五彩繽紛,錯落有致的建筑物在各式燈具照射下顯得更加美觀,體現了贛州蓄勢發展的勃勃生機和無限魅力。
節能:綠色照明成發展新方向
在贛州建春門浮橋碼頭,記者看到,兩盞“風光”互補節能路燈已投入使用。這種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相結合的新式路燈,在全市功能性照明方面是首次應用,不僅節能環保,還能有效防盜防損。
記者從贛州市市政工程管理處路燈管理所了解到,路燈部門曾在建春門浮橋碼頭安裝了數盞1000瓦高壓鈉燈,因安裝路燈所鋪設的電纜線路常遭人為盜損,導致路燈常“失明”。為確保夜晚市民出行時安全通過浮橋,路燈部門決定在此安裝風光互補節能路燈。
目前,高達10米的兩盞150瓦LED型風光互補節能路燈矗立在浮橋岸邊,已基本能滿足建春門浮橋的光照要求。
“這些路燈同時擁有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發電機,既可以用太陽能發電,也可以用風能發電,多余的電能儲藏在電池里,不需要架設電力線路供電,可以節省大量線材和電能,避免人為盜損現象的發生,且能確保夜間較長時間亮燈,足以克服南方長時間陰雨天光照不足的問題。”市政工程管理處路燈管理所所長謝科淇介紹。
近年來,路燈節能工作堅持以“樹立減排理念,關注行業發展,理性穩步推進”的原則,大力挖掘節能資源。在目前LED路燈還存在亟待解決的光衰、光眩等技術缺陷,以及高成本的情況下,采取“不盲目跟風,關注行業發展,穩步試驗推廣”的原則,逐步推進。
同時,為了盡可能地減少市中心城區管護路燈的能耗,在保障路燈高效照明的前提下,我市積極探索節能減排的科學發展之路。在完全淘汰白熾燈的基礎上,逐步用LED燈替代部分高能耗的老化破舊的高壓鈉燈,并采取組合亮燈法,即要么間隔亮、要么亮一邊的方法節能。同時,我市還在市中心城區主要路段路燈線路上安裝了節能控制終端,以節省電能。
此外,我市還計劃利用兩年時間,投入310余萬元對市中心城區103條小街小巷路燈進行LED或太陽能路燈升級完善和改造,投入560余萬元對其他行道樹遮擋路燈光線路段、老化或高能耗路燈進行改造,并計劃投入610余萬元進行主次干道隔盞安裝路燈控制器、改造和完善路燈控制終端等。
據統計,通過積極的節能措施,我市實際年節約電費已逾400萬元,以“節能、環保”為目標的綠色照明已成為贛州路燈發展建設的新方向。
管理:新的課題需要新思路
路燈給城市生活提供了便利,也給路燈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課題,包括路燈故障的搶修、路燈線路的管理與維護、路燈工程的新建與改建、路燈設施防護等。
從11年前的3000多盞到現在的2萬余盞,從架空式線路到地埋式線路,從鋁芯線到銅芯線,從笨重的水泥桿到堅固耐用、美觀大方的不銹鋼制電線桿,從爬梯作業到機械化作業,從人工啟閉到智能監控,從傳統高能耗路燈到使用節能燈具,從亮燈率不到70%到保持在99%以上居全省第一……市中心城區的路燈發生了歷史性的蛻變。
“毫無疑問,路燈越是發展,管護的任務和責任就越是繁重和緊迫。路燈事業的發展,關鍵要確保路燈覆蓋率、設施完好率和亮燈率,并要嚴把工程材質關,在滿足照明需要的同時,不斷挖掘節能降耗潛力。”謝科淇說。
在路燈的管控方面,原來最讓路燈管理者頭疼的路燈啟閉方式也在這幾年中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在贛州城路燈管理控制中心,記者看到,整個市中心城區路燈的科學啟閉就在這間控制室內完成:只要在路燈監控中心點擊我市路段開啟設備,控制器就自動按照指令執行。既可以按日出日落時間同時自動啟閉,又能夠根據光線臨時調節啟閉,并隨時監控路燈故障,及時發現線路故障,自動報警,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巡燈”制度和開、關燈方式。
“市中心城區‘兩率’居全省第一,單盞路燈年實際維修經費卻排在倒數,隨著路燈設施維修量的不斷增加,現有的機械設備已遠遠不能滿足正常維修需要,已嚴重影響我市路燈事業的發展。此外,電纜被盜問題十分嚴重,去年以來,贛州西出入口、東江源大道等多處電纜出現了被盜現象,每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余萬元。”謝科淇介紹:“針對制約路燈事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我們正在調研,并就有關問題與有關部門進行溝通,計劃于明年初形成一份專門的調研報告,力爭逐一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