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即將過去之時,當初憑借一腔熱血進入LED產業的新企業會開始發現:提升產品質量依然是行業難題之一,標準有的方面重復、有的方面又缺乏依然是行業發展桎梏。
價格戰導致微利潤、低品質
當前,全球LED產業雖處于弱肉強食、諸侯紛爭的“戰亂時代”,但市場規模的擴大已成必然趨勢。據美國相關科研機構的最新報告顯示,從今年開始至2019年,LED照明市場規模將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長,預計從2012年的48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420億美元。“目前國家有很多相關的招投標項目,企業拿來認證的LED照明產品也越來越多,由此可預見該行業蓬勃的發展勢頭。”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照明電器部解志軍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然而,企業手上的訂單雖驟增,但激烈的價格戰幾乎貫穿整條產業鏈上下游。
“在現在和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如果企業不能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將可能在微薄的利潤下,被市場淹沒在價格競爭的大潮中。”賈強不無憂慮地告訴記者。
對此,很多專家卻很坦然,認為當產業慢慢地由開始到爆發再到成熟的時候,整個競爭者數量會變少,因為中間會有人被淘汰掉,在這個“殺戮”的過程當中,一定是微利甚至虧損的,只有產業發展到比較成熟的時候才會有相對穩定的利潤出現。
多套標準致上下游配套難
標準化是各大行業發展壯大的必經歷程,也是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硬性條件。LED作為未來主導照明市場的新興產業,更加需要完善規范的標準來引導行業的穩步向前發展。
然而,當前LED照明應用市場逐步打開,呈現一片大好形勢,但標準依然是產業發展的“掣肘”。
對此,賈強告訴記者,標準本應該具有惟一性,但是LED行業卻出現了多個標準和體系,企業對標準并不熱衷使用,當前LED照明產品組件大多以非標準化的形態存在。標準缺失導致產品設計無據可依,產品技術形態混亂導致上下游配套難,阻礙了產品的大規模應用和產業發展。
國內權威機構預測,到2020年LED將成為主要的照明產品,這很大程度上對半導體照明標準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找出標準問題存在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解決問題。
好在無論是政府還是行業組織、企業都意識到了標準的問題,并開展了一些有益的革新與嘗試,國家標準委也從國家層面部署了LED標準制定。
“任何產品的標準都有可能存在缺失,目前LED行業的國家標準的確不夠完備,但這并不是單獨的現象。”解志軍坦率地告訴記者。
“LED是一個新興的行業,產品標準從國際上來說也是剛剛起步,標準的完善需要過程,而且由于半導體照明技術發展迅速,國標的制定過程會較長,會出現標準剛發布就落后于行業需求或與標準工作脫節的情況。因此,一方面要加快標準的制定,另一方面也要創新標準出臺的機制體系,使得標準即可對產品性能提出要求,又能隨技術發展而快速更新。”解志軍說道,“現在標準的跟進步伐已經比幾年前快了很多”。
渠道發力品牌品質最關鍵
當前,無論是LED新晉企業還是傳統的照明轉型企業,都面臨重寫市場格局、提升重塑品牌的重大機遇。
與傳統照明產業和產品相比,LED照明有著明顯的差異,新的市場交易手段和環境也為推廣模式的創新提供了可能和空間。
當前沿用專賣店這種傳統渠道體系已不是大多數LED照明企業的主力銷售渠道,企業在探索著多種新型的市場模式實現市場的雙向溝通。
據記者了解,目前勤上光電分別在各個大城市建立相應的“光體驗中心”,希望借此形式讓LED產品實現平民化目標,并在設計師和經銷商渠道上分別發力。傳統照明企業雷士、極成等企業也在光體驗中心上進行了探索。
“未來LED上下游應加強互動,非常看好雷士照明和德豪潤達的創新合作模式。”賈強表示。
另有人士提到,如果有一種平臺,將賣場、代理等多方資源集合,將創意體驗、品牌推廣、產品銷售等功能一起實現,企業一旦入駐便可享到政府和資本的多方資源支持。“那么這種渠道平臺必將是很多企業一直找尋的渠道載體,也是最優之選。”
據了解,國內已有企業開始謀劃這種“主題產業+綜合市場+服務功能”的行業綜合服務體。
總之,LED照明市場的“系統性”轉身已經開始。“毋庸贅言,無論發力方向有何不同,任何渠道都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人力。”賈強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