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業長期虧損并被投資者冠以“燒錢王”的京東方,日前發布業績修正預告,將之前的上半年預計實現凈利潤6億至6 .5億元,修正提高至8 .2億至8 .6億元。而去年同期則虧損7 .8億元。京東方在今年一季度實現2 .86億元凈利潤之后,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呈大幅增長之勢,且這些利潤的取得,都是靠液晶面板這個主營業務,這一回,不是政府補貼。
京東方副總裁張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液晶面板行業的回暖,京東方自身規模效應的提升,加上政策層面的護航,是京東方業績打翻身仗的原因。多位分析師都稱,未來幾年,全球液晶面板生產線產能不會有太多的增加,而需求則會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因此,整個液晶面板行業將維持較高的景氣度。
上半年凈利潤或超8億
自投入巨資進入液晶面板行業以來,虧損的陰影就像噩夢一樣糾纏著京東方。京東方歷年的財報顯示,自2005年5代線投產后,京東方就由賺錢變為虧損,并且一直在虧損和不虧損之間徘徊,其中2005年和2006年虧損,2007年盈利,2008年至2010年的利潤分別為-10 .6億元、-13.05億元、-23.2億元。巨虧三年后,2011年京東方實現利潤1.5億,2012年實現利潤2.58億元。2011年和2012年的小幅盈利,都是依靠政府補貼實現,其主營業務液晶面板依然是虧損。
不過,情況從去年第三季度就開始逐步扭轉。該季度,京東方主營業務實現凈利潤1.5億元,為2009年以來首次實現主營業務單季度盈利。今年一季度,情況進一步好轉,京東方一季報顯示,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0億元,同比增長94 .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6億元,同比增長158%。4月25日,京東方發布業績預告,預計今年上半年將實現凈利潤6.0億~6.5億元。
好消息接踵而至。7月10日,京東方發布2013年半年度業績預增修正公告,預計公司2013年1-6月份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2億~8.6億,相比此前的業績預告,有大幅增長。
除了京東方,另一家8 .5代線液晶面板企業華星光電今年一季度也實現了4 .1億元的利潤,成為TCL的“利潤奶牛”。
行業轉暖需求強勁
從虧損到盈利,最關鍵的驅動力,自然是市場需求的轉變。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液晶面板產業就出現回暖,需求逐步提升,價格逐步反彈。今年以來,公司各產線保持滿銷滿產,雖公司不斷提高產能,但仍無法滿足客戶需求,市場需求確實十分強勁。”張宇告訴記者,正是因為市場的回暖,大環境發生了變化,整個行業都迎來了拐點。
在市場轉暖的同時,對于京東方而言,盈利大幅提升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規模效益不斷加強。前些年京東方持續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除了市場不景氣之外,就是公司一直處于投入階段。而隨著北京8 .5代線產能釋放,京東方規模效應顯現,對原材料議價能力增強。目前,京東方擁有4.5、5、6三條世代線從事小尺寸面板生產,北京的8 .5代線則負責中大尺寸面板生產。
張宇強調,產品線豐富,就可以把合適的產品放到更合適的生產線上去做,從而大幅節省成本。另一方面,產品線豐富也能滿足客戶的多方面需求,對客戶的黏度也顯著增強。“舉個例子,10 .1英寸平板電腦用的屏,用5代線去切,玻璃基板利用率只有80%;但用6代線產品去切,玻璃基板利用率就會達到90%,這樣多出不少效益來。”
此外,國家政策層面也加強了對國產液晶面板產業的扶持。2012年,國家將液晶面板的進口關稅從3%提升至5%,增強了國產面板產品的價格優勢。有消息稱,中國內地液晶面板進口關稅今后可能會進一步提升至8%。
2015年國內產能過剩?
多重因素作用下,京東方、華星光電業績傳喜報,但來自市場的擔憂情緒并沒有減輕多少。由于國內還有多條8.5代線在建,并預計在2015年左右投產,因此,市場普遍擔心到2015年,液晶面板產業就會出現產能過剩,從而讓國內液晶面板產業再次陷入低谷。
對于市場的擔憂,興業證券電子行業分析師劉亮表示無需太過擔心。劉亮指出,全球面板擴產高峰是在2006年,當年產能增長55%。之后逐步放緩,2011年全球面板產能增長約15%,2012年產能增幅降到7%。預計2013年、2014年全球面板產能增幅在4%左右。而電視、平板電腦、智能手機、超極本等市場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速,對液晶面板的需求會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因此,屆時并不會出現供過于求的問題。D isplaysearch數據顯示,全球顯示產品年市場總額2011年為1110億美元,2018年預計為1634億美元,平均年復合增長率可達5.7%。
張宇也強調,從全球范圍來看,液晶面板未來兩年的增量產能主要來自中國內地,內地產能的增加,面對的是全球市場。而消費電子業未來幾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對液晶面板的需求也會持續增長,因此,消化這些產能問題不會很大。
市場還有一種擔心,認為OLED會取代LCD成為市場主流,從而使得國內近年在LCD生產線上的巨額投資打水漂。對此觀點,華星光電CEO薄連明就明確表示,OLED距離技術成熟和規模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短期內根本無法取代LCD。即使有一天OLED取代了LCD,LCD生產線也能通過改造變成OLED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