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股“審計風暴”波及多家上市公司根據審計署對5044個能源節約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審計結果顯示,10多家上市公司出現在“黑名單”里,套取騙取資金額達9648萬元。
2009年,國家開始推行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對購買空調、平板電視、洗衣機、冰箱、熱水器、節能燈和LED燈、汽車等產品類別中的節能產品進行補貼。然而,惠民政策竟然成了一些公司“渾水摸魚”的工具,格力電器(000651)、雪萊特(002076)、TCL集團、美菱電器(000521)、美的電器(000527)等都通過多報節能空調銷售量的“騙補”手法,違規獲得中央財政高效節能空調推廣補貼資金。
“騙補貼”的事情一經曝光,這幾天有些上市公司就跳出來為自己辯護,聲稱自己只是根據各地經銷商上報的節能產品銷售數量來統計總體銷售數量。這種試圖“撇清關系”的舉動只能用“得了便宜還賣乖”來形容。更為糟糕的是,還有企業通過對產品能效造假,以違法違規方式,使得本不屬于補貼范圍的高能耗家電產品“混入”補貼名單,這顯然完全違背了節能補貼政策的初衷。
業內表示,企業要統計節能補貼或許有這樣那樣的難點,但絕不應該成為“騙補貼”的借口。而在監管流程、事后處罰上也應當從嚴處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會助長歪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