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全球節能環保的壓力日趨增大,迫切需要采用高效節能的照明產品。而為了更好地促進節能,一些相關標準,比如建筑照明設計標準也進行了修訂,提高節能要求。另一方面,LED照明的技術不斷提升,比如光效由最初的幾十流明瓦到現在的200流明瓦,散熱技術不斷改進……在這樣有利的主客觀環境下,LED照明應用早已不同往日,從早期的景觀、顯示指示到道路照明再到現在的室內、特殊照明等領域,LED的應用可謂全面開花,在這一過程中,一直被視為LED照明的隱形渠道的設計機構對LED照明產品也經歷了一個由不了解到了解再到接受和使用的發展過程。在渠道建設迫切的情況下,如何利用好設計機構這一隱形渠道?
設計者們的困惑
作為連接用戶和照明產品的重要橋梁,照明設計師的作用是對場所的照明需求做出正確評價,并據此選用恰當的照明產品。對于LED照明應用而言,目前大多數非本行業的人并不了解,此時設計師的作用尤為重要,不僅要解決LED照明與傳統光源照明之間的轉換問題,還要說服使用者接受這一新事物。
北京易明泛亞國際照明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許滿霞表示,相對前幾年,目前的LED相對成熟一些了,現在室外照明的項目,幾乎全由LED占據了(除一些特殊LED達不到的效果或成本原因)。室內LED應用份額也在迅猛增長;目前室外應用基本沒有太多猶豫的地方,但應用于室內還是有些猶豫。
總結設計者們猶豫的原因,主要可歸為幾類:一是設計者對LED照明產品性能和安全性尚存擔憂。特別是舒適性,尤其是用于室內照明環境,對光的舒適性要求很高,在實際應用中,LED照明也存在著比如眩光等問題;其次是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問題;此外,對于LED發光原理不太了解的設計師對安全性也非常關注;二是LED照明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也直接反映到了應用中,由于LED照明產品還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型號、規格和生產標準的不統一容易導致后期維護困難,對此設計者也存在一定的顧慮。
此外,時至今日,LED技術上雖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仍有待完善提升之處,并不能包打照明天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設計機構對LED照明產品的采用,比如在小功率光源的使用上,LED燈具有無可比擬的靈活性,可以使用電負荷更加合理,達到節能目的,但由于散熱等問題在取代400W及以上傳統光源的使用時還有些困難。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電氣副總工程師汪猛表示,對于設計機構來說,在設計工作中必須遵循的原則有幾點:設計應體現以人為本,達到環境保護相關標準的要求,確保人居環境安全;設計的裝備水平應與工程的功能要求和使用性質相適應;選用的設備材料均應具有國家授權機構認證并符合國家技術標準;設計過程中應采取經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新技術。“就目前狀況來看,并不是所有LED照明產品都能全部滿足上述要求,這應該是設計機構猶豫的主要原因。”汪猛說。
品質依然是王道
“其實對于設計者而言,如何實現設計效果是最大的關注點。設計方案是根據實際的照明需求而制定的,照明產品的采用也圍繞設計方案來定。LED照明產品正處于發展過程中,我們能用到哪一步就會用到哪一步,如果其不能實現我們的設計效果,我們依舊會選用其他的照明產品。”一位設計機構的設計者如是說,而這種觀點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此看來,當前設計機構對LED照明產品其實已經呈現出一種開放接受的心態。在這種形勢下,LED照明產品要更好地獲得設計機構的青睞,更多的還應該在了解需求,改進產品品質上下功夫。LED產品的研發和應用可能需要更多地去關注與室內材料的結合,眩光、不舒適光的改良,而不僅僅是提高光的高輸出。
盡管設計機構在應用上還相對謹慎,但設計機構對LED照明的應用應該是起到推廣和改良作用。在這種背景下,設計機構對LED照明的了解程度將很大程度影響其對LED照明的認識和使用,溝通的重要性也由此凸現出來。相比前幾年,LED照明技術提升速度,產品無論是在性能、光效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價格也大幅下降,散熱等問題也在改善,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溝通的一方面是幫助照明設計機構和設計者及時了解LED照明的進展,與時俱進,更新設計機構對LED的認知。另一方面LED照明企業也應該了解和滿足設計師的需求,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教授汪幼江也表示,設計人員最關心的是LED產品如何為設計人員所用以及設計方和生產方如何緊密結合。汪猛也認為,LED照明企業要充分與設計師溝通交流,按照設計師的需求來設計產品,而不是把現成產品交給設計師去應用。
目前LED照明正處于替代傳統照明的階段,但其未來將不僅止于替代也是業內共識。對于LED照明產品,有設計者建議,要針對LED的特性提出有別于傳統光源的應用方向,即不應將LED只是單純地看作一種光源,而應將諸如信息傳遞、生理調節、休閑娛樂等功能設法與照明功能結合在一起,開發出超越普通照明的產品。 (本文選自《半導體照明》雜志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