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上海新光源&新能源論壇期間于5月13-15號在上海華亭賓館如期舉辦,14號上午論壇重要分會——光對生物和健康的影響會議的第一個報告就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關注,報告是由德國達姆斯特大學教授Ing.habil.Tran Quoc Khanh做了題為《更高效、更健康、更好光品質的白光LED發展趨勢》的報告。
報告主要從白光LED的應用、合成白光的原理、暖白光光色的優化及未來光的顏色指標等角度介紹了白光LED的色彩質量及相關研究進展及研究趨勢。
Ing.habil.Tran Quoc Khanh指出,白光LED可以廣泛應用于辦公室、學校、醫院、家庭等場所。因此更高效、更高品質、更好光品質的白光產品的研發成為努力的方向。
白光是由480nm到700nm的可見光光譜合成的,目前主流的做法是藍光LED加黃色熒光粉的方式,但隨著人們對于更高顯色指數的暖白光的需求,業界開始探索將紅色熒光粉與黃色熒光粉混合以提升暖白光顯色指數的方向努力。目前的技術難點在于提高了顯色指數,但光效隨之降低了。因此2015年的研究方向是在保證提升顯色指數的基礎上,同時提升光效。有兩種思路可以選擇,紅綠藍LED直接合成白光,或者研發創新型的混合熒光粉。
未來光的顏色質量將有更多的顏色指標進行反應,除了合適的照明氛圍的渲染,還需要關注光源的色度、視覺清晰度、生物節律及明視覺、暗視覺的S/P值等諸多因素的色彩質量指數。
研究進一步表明,顯色指數與色彩喜好成正相關關系,而美洲、亞洲及歐洲人的顏色喜好各不相同。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喜歡紅色,那么可以適當提高紅光的亮度,從而提出針對當地人偏好的區域性產品。明視覺與暗視覺的比值的S/P值與晝夜刺激也存在正相關關系。
最后,Ing.habil.Tran Quoc Khanh指出,各種白光LED有不同的色彩質量,通過優化白光LED的光色質量,從整體上表現上開發更高效、更健康、更好光品質的LED白光產品。